7月29日20时05分,金山气象台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,区防汛指挥部同步启动全区防汛防台三级应急响应。金山区朱泾镇闻“汛”而动,迅速落实“应转尽转”要求,连夜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,截至发稿已累计转移群众338人。
居委干部照着手电筒通知群众转移
在朱泾镇的各个村居,一场场争分夺秒的转移行动正在展开。在辖区面积达6.38平方公里、村民居住分散的新泾村,转移任务尤为艰巨。村委干部和“三支队伍”成员冒雨深入各组各埭,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敲门劝说。“阿叔,这次台风不小,您这老房子在低洼地,真顶不住水淹啊!”在村干部的耐心劝导下,独居的陆大爷最终同意撤离。对于仍在田间作业的种植户,村干部反复强调大棚危险,必须立刻离开。截至30日凌晨,新泾村成功转移低洼地带村民并劝离田间作业人员近20人。村委会安置点早已准备就绪,热茶驱散了雨夜的寒意,拖干净的木地板,准备好的枕头、薄被,让转移群众深感温暖。“虽然舍不得离开,但村干部这么为我们着想,我们也要配合工作。”一位村民感动地说。
新泾村给转移村民放映电影
肇明科技在建工地的转移则展现了“朱泾速度”。接到撤离指令后,工地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167名工人有序撤离。得益于镇防汛指挥部对安置点选址的科学规划,愚达公司距离工地仅800米,工人们步行不到15分钟就全部安全抵达。“虽然紧急,但这里有风扇、矿泉水,条件不比工棚差!”工人刘师傅笑着说。“从工地到安置点这么近,既保证了安全,又不会影响后续复工,考虑得很周到。”工地负责人海工表示。
转移群众安心入睡
金山体育馆安置点同样高效运转。明月松间酒店项目的建设人员被转移至此,现场,两名驻点志愿者负责人员登记、分发物资、维护秩序。“我们分班值守,确保安置人员随时有人照顾。”志愿者小时介绍。安置点不仅备足了饮用水、食品和防暑降温用品,还设有临时医疗点,提供全方位保障。
与此同时,朱泾镇防汛工作群内消息不断。“低洼路段沙袋加固到位!”“抽水车已停放在易积水区域,随时可开展作业!”镇领导班子、村居干部和应急队伍24小时在线,形成快速响应机制。水务站加强值守,反复巡查圩区闸站、河道堤防等重点部位;城运中心实时监控积水点,调度抽水泵随时待命;镇农服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农户加固大棚、疏通沟渠。目前,朱泾镇已全面启动“五组工作法”(指挥调度组、隐患排查组、转移安置组、应急抢险组、后勤保障组)和“三级应急响应圈”机制,确保防汛工作高效协同、有序推进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